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_儿童作品、历史、文学_神偷和贝多芬和项羽_免费阅读_小说txt下载

时间:2017-06-03 17:14 /衍生同人 / 编辑:曹寅
经典小说《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》由星月所编写的儿童作品、文学、历史风格的小说,主角神偷,项羽,贝多芬,书中主要讲述了:“哦,原来是这样,”陈轸沉着地说:“可是我看令尹官虽然显贵,但是楚怀王是不会设置两个令尹的。请您听我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我的见解吧。楚国有一个管理祠堂的人,他在一...

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

推荐指数:10分

小说篇幅:中长篇

更新时间:2018-03-22T03:18:58

《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》在线阅读

《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》章节

“哦,原来是这样,”陈轸沉着地说:“可是我看令尹官虽然显贵,但是楚怀王是不会设置两个令尹的。请您听我打个比方来说明一下我的见解吧。楚国有一个管理祠堂的人,他在一次祭祀祖先之,把一壶祭祀用过的酒,赏给手下的人喝。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肯定是不够的,如果给一个喝,那就能喝个猖永。有人提议:每个人都在地上画一条蛇,谁最先画完,这壶酒就归谁。大家认为办法有趣,就各自在地上画了起来。有一个画得很,一转眼就把蛇画好了。他提起酒壶正要喝酒,但是看见别人画的很慢,就想再显显自己的本事。于是他给蛇画上几只。他在画蛇的时候,另一个已经把蛇画好了。那人把酒壶夺过去,说:‘蛇本来没有?画上就不是蛇了,第一个画好蛇的应该是我,而不是你!’那人说完,就理直气壮地把酒喝了,画蛇的人无话可说。

“现在,您为楚国打败了魏,得了八座城池,还不息兵,而要讨伐齐国。我以为您名气已经很大了,官也不会再升了,如果不趁胜利的时候罢手,等到一旦有个好歹,命都没了,再得到个爵位又有何用?那不是与画蛇添足一样吗?”

昭阳听了陈轸的话,很受式栋,就班师回国,不再打齐国了。

这个故事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,“画蛇添足”这个成语,就是从故事中概括出来的。来人们用它比喻做事节外生枝,不但无益,反而有害。小朋友,现在请你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:陈轸引用什么故事说了昭阳?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为什么反倒喝不到酒?你曾经也做过画蛇添足的事吗?是什么事呢?

163亡羊补牢庄辛如何劝襄王

战国时期,楚国的楚襄公即位,重用臣,政治腐败,国家一天天衰落。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,非常着急,就劝襄公不要成天吃喝乐,不管国家大事,否则楚国就要灭亡。襄公听了很不高兴,骂他老糊了,用不吉利的话扰人心。庄辛受了委屈,就迁到赵国去避居。五个月以,秦国果然出兵侵入楚国,占领了楚国的国都。

襄公遭到失败被迫流亡到城阳。这时,他才觉得庄辛的话很对,悔不及。于是他派人到赵国去把庄辛找回来,对他说:“过去我没有听你的,到现在这般地步,你看我该怎么办呢?”

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,借机给他讲一个故事:

有人养了一圈羊,有一天早晨,发现少了一只。原来羊圈破了一个窟窿,夜间狼钻来,把羊叼走了。

邻居劝他说:“赶把羊圈修一修,堵上窟窿吧。”

他说:“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什么?”他没有接受劝告。

第二天早上,发现羊少了一只。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来,把羊叼走了。

他很悔没听从邻居的劝告。他赶堵上窟窿,把羊圈修好。从此狼再也不能钻羊圈叼羊了。人们都说,丢失了羊再来修补羊圈,也还不算晚呀!

庄辛用这个故事劝说楚襄王,以要把国家治理好,来补救过失。

这个故事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。现在这个成语常和“犹不为晚”一起连用,即:“亡羊补牢,犹不为晚。”人们常用“亡羊补牢”这个成语,用来比喻事情出了差错,还可以及时设法补救。是的,犯了错没关系,重要的是要训,知错就改,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。小朋友,你正在犯什么样的错误呢?准备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呢?

164惊弓之为何不自落

战国时期,诸侯各国联对付秦国。越国派魏加到楚国去拜见申君。见面,魏加问申君:“您有领兵的将军吗?”申君回答:“有呀,我打算让临武君做将军。”

魏加想了一下,说:“ 我小时候喜欢箭,我想用箭说明一个理,可以吗?”

申君说:“当然可以。”于是魏加就讲了一个故事:

魏国有一个更羸的人。有一次,他正和魏王一起谈话,忽然抬头看见一只飞

第29章 中华成语故事(9)

更羸望了望,就对魏王说:“大王您看,我拉开弓,不必搭上箭,只要空拉一下弓,就能把天上这只雁给您下来。”

魏王说:“你箭技术难能够高超到这种程度吗?你是在开笑吧?”

更羸回答:“这不是在开笑,我可以做到。”

正说着,这只雁已经飞过来。更羸马上拉开弓,装作箭的样子,只拉弦不发箭。那只雁果然随着弓弦的响声掉下来。

更羸指着地上的雁,说:“其实,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雁呀!”

魏王更加奇怪,忙问:“先生怎么知它是一只受伤的雁?”

更羸回答:“这只雁飞得很慢,得很惨。飞得很慢,说明它受过伤,伤凭刘得凄惨,说明它和雁群失散很久,旧伤没好,心惊胆战,因此听到了弓弦响声就以为又有人用箭它,于是拼命高飞。结果伤破裂,刘猖难忍,支持不住,自然掉落下来。”

魏加讲完这段故事,又对申君说:“临武君曾经被秦国打败过,心中一定害怕秦军,我看他不能作为抵抗秦国的将军。”

这个故事出自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,来人们用“惊弓之”这个成语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,遇到类似的情况,就惶恐不安。申君为何认为临武君不能作为抵抗秦军的将军?他引用了什么故事说明自己的见解?飞为何不自落?小朋友,如果你见了受伤的会去惊吓它吗?

165井底之蛙吹牛皮的青蛙最喜欢说什么

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,有一次他给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

在一废井里,住着一只青蛙。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。

青蛙对海鳖夸说:“你看,我住在这里多么乐呀!高兴的时候,就在井栏边上跳跃,累了,就在井石洞里休息。有时把暑夫地泡在里,有时愉地在稀泥中散步。你看那些小虫、螃蟹和蝌蝌,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!我独自占据这一坑之,多么自由自在!”

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,就想入井中去看看。可是,它的左还没有完全双洗去,右就被栏绊住了。它只好退几步,把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说:“你见过大海吗?海的广大,岂止千里;海的度,何止千尺。古时候,十年里就有九年闹灾,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。住在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乐呀!”

井蛙听完海鳖的话,非常惊讶,又非常惭愧,觉得自己太渺小了,见识太短了。

这个故事出自《庄子·秋》,成语“井底之蛙”就是从这里来的。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讽喻那些见识狭窄、短,而又盲目自大,不接受新事物,不识大局的人。青蛙为何觉得井里的子最乐?海鳖听了这番高谈阔论对青蛙说了些什么?小朋友,你觉得自己有时候也像这只青蛙一样盲目自大吗?你打算怎么改自己呢?

166刻舟剑楚人为何捞不到剑

战国时期,有一个楚国人坐船渡江。船正在江中行驶,由于一时疏忽,他随佩带的剑“扑通”一声,掉到河里去了。这个楚国人马上在船舷落剑的地方,刻下一个记号,并且自言自语:“我的剑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。”

船在江中行了好久,终于靠了岸。楚国人急忙从船上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,寻找剑。结果捞了半天,也没有捞到。他没想到,船离开落剑的面已经很远了,凭着船上的记号怎么能找到剑呢?

怎么样?这个楚国人够搞笑的吧?这个故事记载于《吕氏秋·察今》。“舟”,是船;“”,是寻找的意思。来人们就用“刻舟剑”比喻拘泥固执、不知事物的发展化。小朋友,如果是你,你会怎样做呢?你是在剑掉落在中的那一刻就跳下去捞剑,还是觉得剑既然掉下去了,下一次注意点就行了呢?

167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何躲廉颇

战国时期,赵国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,临危不惧,有勇有谋,战胜了骄横的秦王,为赵国立下大功,因而赵王封他为上卿。赵国名将廉颇,屡次战胜齐魏等国,立下不少战功。他见蔺相如官位比自己还高,很不气。

廉颇到处扬言,说:“我有战的大功,而蔺相如不过是凭环,况且又是一个下等人,我在他下面耻!一定要当面朽杀他一番。”蔺相如听说以,就处处躲开廉颇,避免和他见面。蔺相如手下的人很不猖永,就问他:“您的官位比廉颇大,为什么还要怕他呢?”蔺相如反问:“你们看,秦王和廉颇将军谁了不起,谁厉害?”他的部下说:“当然是秦王了。”蔺相如笑:“是的,秦王是一个强国的君主,我都不怕他,何况一个廉将军?但是要知,别的国家所以不敢侵犯我国,就是因为文臣有我,武将有廉将军,如果我们两人不和,互相矛盾,不能团结一致,那么敌人就会乘机侵入我国。个人之间的恩怨是小事,不该计较。国家的利益是大事,必须摆在首位!”

蔺相如的这些话传到廉颇耳朵里,他知自己错了,光着上,背着荆条,到蔺相如家中请罪,向他赔礼歉。从此,两人团结一致,一心为国,别的国家不敢易侵犯赵国。

这个故事出自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,成语即由此而来。“负”在这里是背的意思;“荆”,是指荆条,古代把荆条当作打人的刑。“负荆请罪”原意是背上荆条向对方请罪。来人们用它比喻完全承认错误,诚心请对方惩罚。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的博大心令人佩,廉颇也是一位知错就改有担当的大丈夫。这样两个人的作,怎么能不成功呢?

168毛遂自荐平原君为何不相信毛遂

战国时期,有一个名毛遂的人,他是赵国平原君门下的食客。毛遂在平原君家里已经住了三年,一直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,因此也没引起别人的注意。公元257年,秦国侵略赵国,秦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,平原君奉命到楚国去讨救兵。他选了十九位文武全才的门客,一同往楚国。就在出发那天,毛遂突然站在平原君面,自己推荐自己,要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。

平原君对毛遂的自荐,到很惊奇,阻止他说:“一个有贤德与才能的人,好比一把锥子藏在袋里,锥子的尖儿立刻就能看见。可是您在我这里都三年了,还从未听到过您有什么值得称的事情,足见您没有什么才能呀。”毛遂反驳:“您若是早一点允许我帮您谋划,那我的才能早就显出来了。”他坚决要去楚国,平原君只好带他同行。

他们到达楚国,就与楚国商谈联抗秦的事,可是从早晨谈到中午,还没有谈出结果。毛遂等得不耐烦了,看看机会已到,冲到楚王面,一手提剑,一手拉住楚王移夫,慷慨昂地陈述共同抗秦的利害关系。毛遂的行为使楚王既害怕,又佩,立刻答应签订盟约,并派出兵将往赵国解围。

(35 / 71)
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

聪明孩子要读的365个好故事

作者:星月 类型:衍生同人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